29家中占據14家,撐起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建設“半壁江山”?




智慧醫院三大領域
近年來,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醫療相融合,醫院信息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于智慧醫院的建設內涵,業界認知存在差異:是使用可穿戴設備?還是互聯網技術開展互聯網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國家衛健委曾明確指出智慧醫院的三大領域:
(一)面向醫務人員的“智慧醫療”。智慧醫療是以電子病歷為核心進行分級,通過分級來引導醫院信息化建設。電子病歷不僅僅是通過計算機進行病歷錄入,還將推進錄入的電子病歷與影像、檢驗等系統互聯互通,是面向全院醫務人員的智慧化。
(二)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在國家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政策引導下,醫院陸續引入手機結算、預約掛號、預約診療、信息提醒、停車信息推送等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服務,讓患者更加方便和快捷。
(三)是面向醫院管理的“智慧管理”。醫院管理除了傳統的HIS系統及財務、結算、物資管理等,還涉及到院內大量藥品、耗材、檢驗試劑的管理、醫療廢棄物、患者被服等物資管理、醫院后勤的水電氣管理等。智慧化的醫院管理能使核算成本更為精細化,從而推動醫院的高效運營。


智慧醫院的評價體系
國家衛健委在智慧醫院的評價體系建設上做了大量工作,目的在于指導醫療機構從信息化向智慧化轉變的過程中,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持續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為進一步建立智慧醫院奠定基礎。國家針對“智慧醫院”的評價包括三大內容:
(一)是針對臨床信息化的評價,即電子病歷系統分級評價標準。該評價體系涵蓋了醫院所有臨床信息系統;
(二)是針對患者服務的評價,即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簡稱“4S標準”;
(三)是針對醫院管理信息化評價,目前還在制定當中,是明后年工作的重點。


評級與跟哪些醫院有關?
基于數據安全的考慮,國家相關部門已經叫停公立醫院參與境外組織的醫院評審,例如:JCI、HIMSS??梢哉f智慧醫院的分級評價,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公立醫院綜合評價的風向標。事實上,評級結果直接與公立醫院的績效考核掛鉤:
(一)電子病歷系統分級評價
電子病歷建設啟動于2010年,是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核心,國家衛健委在今年發布的《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中,明確將“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列為55個評分項中的第24項,各省均將其納入了新一輪等級醫院評審標準。
2018年全國共有4239家二級醫院參與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評估,平均等級1.35級;1695家三級醫院參加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評估,平均等級2.81級。2018年有28家醫院達到5級,3家達到6級。
根據衛健委的部署,到2020年,所有三級醫院需達到分級評價4級以上,二級醫院要達到分級評價3級以上。
(二)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
2019年3月發布試行標準,在2019年完成第一輪評估。
按照6級的服務級別設置來推測,預計一段時間內將至少要求三級醫院達到4級,二級醫院達到3級。


通關晉級的秘訣
對照新出臺的《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我們驚喜地發現,健海解決方案對重點板塊的覆蓋率接近1/3!從大項來看,健海產品的功能特性涉及17個評估項目中的5個,包括:診中的信息推送、診后的患者反饋與患者管理、家庭服務,以及全程服務中的健康宣環節。
而在患者反饋、患者管理和健康宣教這三個業務項目中,健海出品的『智隨訪』產品可以做到全方位無死角的覆蓋。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個項目的大部分評估項目都是基本項,也就是說,只有全部符合才能晉級通關!且看小編來為您劃重點:
(一)患者反饋
此項目目的是考查電子化收集與了解患者反饋的能力與應用情況。

對于患者反饋,需要符合:
(1)多設備提交:患者能通過自有設備反饋,其中滿意度調查可通過院內設備反饋(重點:手機能反饋,3級才能拿分);
(2)多環節覆蓋:調查內容可涵蓋3個以上診療環節(重點:流于形式的問卷內容,2級過不了);
(3)動態化推送:調查內容可根據就診活動動態推送(重點:一份問卷包打天下的做法,上不了4級);
(4)投訴閉環處理:投訴和意見可以分類處理,能通知管理部門,有結果回應(投訴處理做不到流轉,要過4級很困難);
(5)綜合評估:綜合的醫療服務評估(僅僅提供綜合滿意度率、單項滿意度分析,滿足不了5級)。
健海智隨訪中的滿意度調查模塊,有動態表單和H5技術加持,在”多設備提交“和“多環節覆蓋”這兩項特性上,已有二百多家客戶見證;通過與診療數據聯動,“動態推送”已經在多家綜合醫院上線;對于“投訴閉環處理”則是智隨訪的一項標配功能;至于“綜合評估”,健海大數據團隊奉獻的《院級滿意度報告》插件相信能讓專家滿意。
(二)患者管理
此項是針對連續醫療服務時為患者提供電子化安排服務與記錄的能力。

診后患者管理,如果缺少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支撐,將會非常抓狂。例如:
(1)患者提問的自動應答,實質就是醫院的“機器人客服”。關注健海的微信公眾號,輸入文字、語音來和人工智能對話,就能直接體驗這一功能;
(2)動態調整康復計劃,貌似很樸素的需求,但市面上多數軟件系統支持不了,或者只能“純手工”調整。新一代【濟世大腦】提供的“全程患者管理”硬核服務,就能利用知識圖譜技術所織就的隨訪路徑,結合診療動態數據,直接為醫務人員提供即時可得的新計劃;
(3)通過可穿戴設備直接獲取患者監測信息,由于需要跨界的整合能力和極大的研發投入,往往被院外自營健康機構作為服務亮點,但真正與醫院合作落地的實例則不多見。健??萍紴閷幉?、杭州、攀枝花等地多家醫療機構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監測平臺,正日夜不停地將數據傳送回醫院。
(三)健康宣教

僅就宣教和風險評估來看,已經在部分三甲醫院有了信息系統的支撐,但提到由患者及家屬在移動端進行接收、反饋,恐怕就沒有多少解決方案能夠支持了,至于結合患者情況進行個性化推送,更沒有幾家能夠提供。
健海在的“病區隨訪”,已經推送到患者手機的宣教、風險評估表單每天都有數萬份;經【濟世大腦】賦能,新版本中可以智能結合患者情況進行精準推送。

“不傳之秘”
可能要到真正填報評估表的時候,您才發現,評估不光是要系統支持這一功能,還要考查應用范圍:
- 患者反饋,要看“電子調查人次占全部調查人次比例”
- 患者管理,要看“電子隨診記錄占總隨診患者人次比例”
也就是說,只有經過眾多醫院投入試用、經過不斷迭代優化的系統,才能讓“電子”的調查和隨診運作順暢,晉級路上無bug扎心,通關不用熬夜造數據!